近日,宜宾市四中初2020级年级组在红坝路校区信和书吧组织开展“晚读小老师”培训活动。“晚读小老师”制度是各教学班选拔的学生担任晚读小老师,协助带班老师,带领住校生充分利用晚读时光,提升晚读效果。
此次培训活动由年级分管教学副主任邓芳组织。她在活动中采用“亲和图”引导工具,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交流,针对晚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活动中,邓芳公布了讨论的主题“如何促进晚读效率”。随后,晚读“小老师们”分成4个小组,充分讨论晚读指导中成功经验和面临挑战,并将想法分别记录在两张便签上。记录完成后,“小老师们”把所有想法粘贴在墙上的相应位置,让大家都能看到。墙的左侧是“成功经验”,右侧是“面临挑战”。贴好后,志愿者们将相近似的想法收集在一起,并给收集好的便签合集起个新名字。
而后,“小老师们”展开讨论,对面临挑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同学们踊跃发言,为面临的挑战献言献策,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经讨论,同学们把“提前提醒同学们作好课前准备”、“把做的作业收起来朗读后再归还”等相似想法收集到一起并命名为“管理方式”;还产生了“借力老师和班干部督促晚读纪律”、“提醒3次后站着读”、“朗读方式多样化,可分角色朗读”之类的新想法。
活动最后,语文老师陶永春总结发言。他给学生们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1.针对纪律问题,“借力发挥”充分发挥好班级干部能力。2.在方式上多提醒和表扬,少批评。3.领读内容为学科重点知识。朗读方式多样化,可分角色朗读。4.利用晚读小老师的机会多锻炼自己,培养自信和未来领导力。
校方表示,“亲和图”是一种引导工具,旨在通过查看收集到的想法促进产生新想法。这一新的培训方式,老师放弃了规训学生的立场,转而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让每一个意见都看得见,让每一个声音都听得见,真正做到集中精力,热情参与,深入思考,大胆发言。通过分类发现新的意义,从而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正是这个引导工具的有趣之处,希望这样的创新活动,对学生们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宜宾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