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鉴古知今放眼未来。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学科视野,在学校教育中更充分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宜宾市四中历史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历史学科的文化节,以期让课堂得到时间与空间上延伸,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回溯历史、走向生活、迈向未来。
本学期开学之初,全体历史老师就投入到对历史学科文化节的筹划中,多次就文化节如何呈现相关项目的历史学价值、教育教学意义、文化传承的侧重点等方面反复磋商,最终确定了“寻找身边历史、讲好文物故事、制作手创作品、书写最美答题卡”等四个活动项目。赓即在各位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全情投入到了组团、选题、资料收集、展示设计等系列课外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历史,在历史里感悟时代的生命力。
开幕
历史教研组照片
找寻身边历史 开启古今联系
很多时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仍停留在课本上。为了带领同学们历史“相遇”,在2021年12月31日,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在历时近一学期的筹备之后,宜宾市第四中学校首届历史学科文化节终极展示精彩开幕。师生们通过寻找发现身边的历史,回望祖辈父辈之路,回溯五千年文明脉络。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感悟民族精神,鉴史而察今,继往以开来,迎接2022年,昂首迈向新征程。
寻找身边的历史
寻找身边的历史
寻找身边的历史之电话卡
讲述文物故事 传承文明星火
文物之美,不仅在之精美,更在见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一件文物背后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
文物解说现场,参赛选手用一张张文物图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课本上的文物活了起来,让文物走入了同学们的心里,汇入了同学们的血液里。选手们用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所选文物,讲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和发展。
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在回溯历史中,师生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文物讲解
文物讲解
文物讲解
制作手创作品 激活传统文化
睡虎地秦简、青铜大立人、彩绘仕女俑、红船……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堪称瑰宝的物件,以学生手创这个别样的形式出现在了历史学科文化节上。同学们用陶土、粘土、竹片、纸张等制作出了他们眼中最美的文物,无论是还原度较高的竹简、陶俑,还是融入了现代元素的创意文物,都呈现出现代与历史巧妙的连接。
“手创作品”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不仅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同时也让传统文化以更立体多元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从而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手创作品
手创作品
手创作品
手创作品
写最美答题卡 书新时代华章
“妙笔天工,存文脉至万年”。浩瀚历史,需要每个普通人去抒写。一笔一划皆智慧,一撇一捺是人生,抒写浩瀚历史,就是从规范书写每一个汉字开始。此次最美答题卡评选,从卷面整洁度、答题规范度、书写工整度、答题标准度等方面进行评选,旨在通过表彰优秀,激励同学们用细致答题、规范书写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历史试题中洞悉古今之变,在永恒的汉字美学里书写自我的成长,抒写时代的华章。
借助本届历史学科文化节,同学们既将课本中的历史带入生活,也用身边的历史呼应课本。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教研氛围。
最美答题卡
最美答题卡
校方表示,泱泱中华,万古江河,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点,站在百年四中新征程的起点,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定将心怀历史,不忘来时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
宜宾市第四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