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如流,云如缕,江水盈盈。4月27日,叙州区育才中学承担的“宜宾市教科所省级课题子课题《近体诗歌吟诵回归初中语文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结题工作会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行。
翠屏区师训中心原主任、正高级教师唐元毅,翠屏区师训中心原书记、正高级教师孙志明,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研员、四川省吟诵学会副会长、全国普通话吟诵星火领航师、培训师吴仕义,叙州区研培中心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易宗勇,叙州区研培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曾从香组成的专家团出席本次工作会。课题组成员悉数参会,学校负责人全程参与活动。结题工作会共设吟诵教学课堂展示、吟诵节目展演、课题总结汇报、专家评审四项议程。
课题的生命在课堂。课题组成员刘汉英执教吟诵展示课《己亥杂诗》:以吟诵子美之诗引入课题,通过读诵、配乐吟咏让学生从声音的高低、长短及韵字特点去品味诗人的情感,在声音世界触摸诗人的情怀。课后,专家组成员孙志明高度赞誉:“刘老师的这节课信手拈来,课堂很有活力,充分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吟诵课堂的鲜活运用,让吟诵真正回归了语文课堂。”
2021级3班、15班同学展演原创节目《四季如歌》:以“歌咏四季”为主题,选用四首很有代表性的诗歌来叙写岁时更迭间,四季在流转的故事。表演者或低吟,或浅唱,将明媚的春、繁盛的夏、丰收的秋、内敛的冬四季风光之浪漫隽永,演绎于方寸之间。伴随悠扬婉转的乐曲,一名可爱的小女生登场铺毡,挥毫泼墨,洋洒着书写之豪气,与吟诵者浑然一体,汇成语、美同行的绝美画面。
《吟中华古诗,诵戎州文化》是课题组另一原创节目,作者立意家乡宜宾,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按总分的结构形式布局,从不同侧面、三个朝代(唐、宋、明)、四个章节来颂扬宜宾文化。参演的2021级13班、20班同学分别用葛调、华调、普通话调的吟诵方式呈现出一幅幅盛世戎州的画面,让与会者从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时间的褶皱中感受到美丽家乡的风土与人情、蝶变与繁华。
课题组负责人陈惠琼作《近体诗歌吟诵回归初中语文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结题汇报。陈惠琼从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等十二个方面作了全面汇报。特别就“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内容目标”“措施及活动”“成果成效”等向专家们作了详细介绍。
专家团队高度评价育才中学语文组的结题汇报精心、精美、精致;提供的材料真实、充实;传达出吟诵是美丽的,是有价值的宝贵气息。同时也指出了研究活动中的微微不足和团队努力的方向。最后,专家团队经过评议,一致认为育才中学语文组研究课题有较高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方法严谨得当,研究成果丰富、实用性好,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效果显著,同意结题。
“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育才师生用吟诵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在古诗文的海洋里聆听风裁细叶、花笑春风、雪入珠帘、月落江潭的声音,去体味古文人墨客的千声叹息、万般情愫。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