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宜宾市四中组织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系列“课堂大比武”活动。5月10日,该校物理教研组在红丰东路校区四楼录播教室进行了初赛。
高中物理教研组长刘汉平老师主持此次比赛。为从高校、教研机构、兄弟学校等多维度评价研讨我校高中物理课堂,物理组组建了强大的评委团,延请了来自宜宾学院的物理专业教授万明杰、黄兴勇,来自宜宾市教科所的物理教研员廖朝国,和来自宜宾市一中的陈强等老师,与我校的陈素华、何贵清、杨明安、薛顺银老师一起,参与了此次评课。
高二年级的蒋自洋老师的一节《动能·动能定理》拉开了赛课的帷幕。本节课是高一必修二第四章的第四节,在高中学习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是老师们解决问题三大支架的其中之一。蒋自洋逻辑清晰,过程流畅,用有趣的视频设置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一起探讨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课堂内容充实。
高一年级的许静老师利用问题引入新课,用身边的例子来解释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用力传感器来感受视重的变化规律,强调在超重失重现象中,变化的并不是重力,而是视重在发生变化。
高二年级的唐纲老师针对《动能·动能定理》中的学生实验进行精讲。他以小组探究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研究的物理量出发,探究实验器材的选择,从而确定实验步骤,深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高一年级的高兰老师用太空中宇航员的生活场景引入课题,用台秤称量不同状态下物体的重力不同引起学生的兴趣,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带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际来理解超重与失重。最后还安排了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了积极的学习兴趣。
高一年级的李会连老师从有趣的演示实验“水瓶下落”引入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总结引导及时到位,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进行解决,在最后结尾上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问题解决,首尾呼应,利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达到了优良的课堂效果。
高三年级朱胜鑫老师演示实验准备充分,从实验引入新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在六位选手完成了无生上课和反思性说课环节后,廖朝国老师从比赛模式的规范性、课堂的完整性、素养的培养性等几个方面为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课堂中,老师们容易出现“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轻素养;重解题,轻问题解决”等状况,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问题的提出,模型的构建,科学的创新,引用例子的新颖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高考要求的能力素养。
最终在评委老师们客观公正的评审下,推荐出李会连、高兰、朱胜鑫共同组队参加翠屏区“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本次比赛开启了一种新的赛课模式,大家在活动中对教学活动有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反思性说课环节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加深了对教材的研究。教师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宜宾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