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不断的阴雨,使得地面泥泞不堪,限制着他的行动,让他感到莫名的失落与绝望。“这里实在太贫穷落后了!”他开始想念自己的家人、同事!他开始慢慢地回忆:“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2018年6月29日,宋家中心校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吕雪峰,应组织号召成为翠屏区援彝工作队的一员,被派到雷波县烂坝子乡马路口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
几分期许、几分迷茫、几分忐忑、几分坚定与执着,吕雪峰来到了群山环绕的烂坝子乡——一个犹如座落在瓶底的小乡镇:长年潮湿的环境,几座参差的建筑,还有满眼迷茫的人们。这里交通闭塞,地势崎岖,山高林密,满眼高耸连绵的山沟,挤压着他的想象空间。
“我来这里不正是要登高山、走崎岖,帮助这里的人脱贫致富的吗?”在窒息与绝望中,吕雪峰慢慢“苏醒”过来。稍作安顿,即随驻村干部刘奎、取比杰门一道来到马路口村,参加了马路口村7月党建月会,会后为红心猕猴桃种植户发放农药化肥。
守初心,担使命,走实援彝路
只有融入乡情,才能赢得信任。他通过入户谈心、走访座谈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农户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种养殖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诉求,参与党委政府、村上安排的扶贫具体事务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两年多来,马路口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60亩黄精种植基地形成规模;2019年至今连续两年争取到国家农业部扶持资金60万元建成冷水鱼养殖试点基地一个,现已养殖雅鱼4000余斤;在建冷水鱼养殖工程一个,预计2021年中期可投入;积极探索电商合作模式,开通了“腾讯为村”平台,目前认证村民达102人。2020年1月,全村农户收益、分红资金达309060元。通过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马路口村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4000元提升至2018年的4300元,2019年的6900余元,到2020年仅建卡户人均年收入已逾13000多元。2020年马路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凉山州农民合作社州级示范称号。
用真诚换真心,厚结彝汉情
作为驻村干部,吕雪峰深刻地认识到驻村工作的意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认真真地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事情。
2018至今,吕雪峰动员社会力量为烂坝子中心校捐赠衣物1000余件,通过自筹和社会援助,慰问帮扶对象油、米、棉被等物资共计三千四百多元。帮扶对象柳枯萨妹全家搬迁至县城,靠搬运和妻子打零工维持生计,养活四个孩子。2019年,柳枯萨妹检查出患肺结核,丧失劳动能力,得知这一情况,他迅速会同驻村工作队,组织村组干部开会,将柳枯萨妹纳入低保。
“你们是真正一心一意为我们办事的,谢谢你们。”长期走村入户,为民办事,驻村工作队员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认可。走到哪里,都受到热情招呼,村中大小喜事,都盛情邀请。
回头望,再思量,不负好韶华
2019年底,雷波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4月,吕雪峰主动请缨,参加了雷波县援助金阳县“决战攻坚收官队”,成为向岭乡德基村一名“新”驻村队员,借用在烂坝子乡的工作经验,以收集“三落实”信息,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重心,以辅助村两委工作为重点,规范收支采集,为向岭乡顺利完成脱贫工作建言献策。
由于长时间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工作,4月17日晚,严重的腰肌劳损又找上门。半夜实在疼痛难忍,辗转反侧,一个大男人第一次在异乡眼角泛起泪光。
由于表现突出,吕雪峰,2019年度考核优秀,2020年被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评为“凉山州脱贫攻坚优秀帮扶队员”。这殊荣,既是对吕雪峰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年半的援彝经历是吕雪峰人生道路上浓抹重彩的一笔,他为他曾经的援彝工作而骄傲,为奉献脱贫攻坚而自豪。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曾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他无悔,他曾经来过;他无悔,他曾经是一名光荣的脱贫攻坚人。
宋家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