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宜宾一个县城中学高县中学,出了两名清华生,成为家乡的荣耀,也是学校的骄傲。7月底,两位优秀学子已经收到清华大学的3D录取通知书,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在我国,著名的大学有很多,譬如全国闻名的清华、北大,还有空军航空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等。能够考上这些大学,是无数学子的梦想。近年来,高县中学也有数名学子逐梦成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普通的小县城中学是如何助力学子推开理想的大门,走好人生之路的?记者采访了该校师生,从优秀学子的学习经历里,探索优秀的背后,是怎样的教育真相?
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子“好读书”
当一个班都在安静学习的时候,没有人会好意思在教室里大吼大叫。当“集体”给了学生一个想学的氛围,便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乐于向学。
“仰高致远,立己达人”是高县中学的校训。学校把“信仰为先,适性为上,多元为径,育人为本”和“培养具有坚定信仰的现代卓越公民”作为教育原则和培养目标,致力于建设开放、民主、创新的校园,在确保师生具有良好的生命状态的同时,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好学不倦,才能学而不厌。
当然,好的学习环境并不是只有会刷题的书呆子,到了高县中学,就能看到什么叫又会学又会玩,一桶水比半桶水更沉稳。
德育体育艺术节,德智体美齐上阵;研学旅行开眼界,理论实践掘潜力;社团活动呈精彩,青春飞扬彰个性。学校九大学科中心引领教学教研,涌现出大批特长突出的学生,课本剧《雷雨》节选在四川省第十四届校园影视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省一等奖,课本剧《屈原》、课本剧《窦娥冤》荣获二等奖。
学习之余,学校管理工作中情感因素的渗透和人文关怀的魅力,更能使学校处处焕发生机。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学校各年级组织送书到家活动,为学生学习保驾护航;学校校长廖强组织校行政、教师利用假期为高三学生晒被子;学校食堂为高三学生送水果,寝室教师志愿者关心学生生活起居,给予学生直抵心灵的关爱。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捕鱼活动、厨艺大赛,为学生举办的解压音乐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协同发展。
团队有力量,学生学习有保障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灵魂,老师教学技能高,有师德,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教师资源,优秀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突破自己。
高县中学是宜宾市最早的三所省立高中之一,现有教学班117个,在校学生6663人。教职工406人,专任教师400人,高级教师138人,省骨干教师8人,市骨干教师74人,县骨干教师52人,研究生13人,在职研究生进修学习81人。学校先后孕育了革命先驱李硕勋,文坛巨匠阳翰笙,世界著名矿物学和地质学家何知礼,航天专家周有才,导弹专家王顺炳,水稻专家李铮友,泌尿专家廖利民等名人政要。
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教师要有一潭水,只有优秀的人才能教出优秀的人。记者了解到,在暑期中,近百名县中教师就已经开始了为期两个周的研究生学历培训,他们在大学教授、在教育专家的引领下,认真学习,深入交流,潜心思考,他们被县中这个能量场影响着,真正用心、用情去提升自己,真正为做一名合格县中教师而努力着。2021年学校高考获得重大突破,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们功不可没。现在,他们又带领着新年级向更高的目标发起进攻。
“和合而兴”,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
上下同步,“一家人”共同成长,学校、老师、学生“一起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顺应时代进程和学习方式多元化的发展,高县中学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同一时间接收成都七中、德阳一中、达州中学课堂教学的图像、声音、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相关资料,实现备课、授课、作业、考试与本部学生同步进行。依托现代教学媒介,初步探索了“333”(课前、课中、课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开设了40个智慧课堂平板班。班级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运用高端的智慧教学硬软件,实现优质资源的师生互动,作业及时检测、反馈,自动形成错题集和成绩分析,教师制作微课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
学校重视教师个人成长。以教师发展为本,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名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制定青年教师三年成长计划,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建立以校培、组培、自培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模式,每周同年级同学科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为教师教育提供有效载体;加强学科中心指导,教研组建设,重视备课组活动,要求“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定进度”,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校不断开拓创新、教师不断学习成长,给孩子有远见的思想,也一定会养出有远见的孩子。学无止境,最大的远见不就是如此。
面对困难,要有披荆斩棘之精神
“别怕读书苦,这是你通向世界最好的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成功,也没有毫无道理的平庸,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披荆斩棘之精神,才能成功。
县中学子们拼尽全力,绝不言弃,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名校,在高考这个“战场”上,他们是赢家,当记者问道:“在学习中,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吗?”
他们回答:
“我有时也会觉得信心不足,训练太累。”
“不到最后结果出来那一刻,没人知道会怎样,我也会有压力。”
“我想用尽全力,坚持理想。”
“为了改变命运,也为了证明自己,努力再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朝着梦想大学前进的道路上,学生的坚持和努力才是他们真正的武器,而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多方面协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的品格,铸就优秀人才。
据了解,在校学习期间,老师为学生设置了专门的课程,点对点式的强化复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考上名校,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更高。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让学子能心无旁骛做好专业训练,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成功实现了梦想。
秉硕翰精神,修君子懿德。办学90多年来,高县中学一直在砥砺前行,谋求跨越式发展,它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高瞻远瞩的办学追求,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好评与赞扬,声誉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等殊荣。这些荣誉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引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好学校、好的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业成绩,还能让孩子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优秀的教学团队、师生与学校共同进步的成长方式、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正是学校做好‘教书育人’,帮助多名学子考上理想名校的优秀教育真相。”面对记者的采访,高县中学校长廖强如是说。
高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