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教育部:校外教培从业者不得为在职教师,对11类行为零容忍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宋凌燕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9-15

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从招用条件、招用程序、从业禁止、行为“红线”、监督检查、处罚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ivR四川教育在线

从业人员资质条件:不得为在职教师ivR四川教育在线

《管理办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ivR四川教育在线

一是思想政治要过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ivR四川教育在线

二是守法意识要过关,爱国守法,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各项职责;ivR四川教育在线

三是品德行为要过关,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举止文明,关心爱护学生,教学、教研人员还应为人师表、仁爱敬业;ivR四川教育在线

四是专业能力要过关,教学、教研人员应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事按照学科类管理培训的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按照非学科类管理培训的须具备相应职业(专业)能力证明ivR四川教育在线

五是职业身份要过关,要求从业人员不得为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ivR四川教育在线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解释,从业人员是指按规定面向中小学生及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开展校外培训的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和其他人员。其中,教学人员是指承担培训授课的人员,教研人员是指培训研究的人员;助教、带班人员等辅助人员按照其他人员进行管理。ivR四川教育在线

首次提出从业人员的结构性要求ivR四川教育在线

《管理办法》首次提出了从业人员的结构性要求,明确机构专职教学、教研人员原则上不低于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0%;面向中小学生、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的线下培训,每班次专职教学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学生人数的2%、不低于儿童人数的6%。ivR四川教育在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认为,设置确切的教职比和生师比,为保障机构的培训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设置了关键的约束性指标。ivR四川教育在线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崔昌宏认为,上述要求将有利于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集中力量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和核心内容技术的研发,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优化资源效果,真正起到将资金、资源、人力投于教育教学一线的目标。ivR四川教育在线

将设立“黑名单”,划定11类行为红线ivR四川教育在线

除正面规范要求外,《管理办法》划定了从业人员的行为“红线”。ivR四川教育在线

文件详细列举了零容忍的11类行为,包括:ivR四川教育在线

(一)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ivR四川教育在线

(二)损害国家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ivR四川教育在线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ivR四川教育在线

(四)歧视、侮辱学生,存在虐待、伤害、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行为;ivR四川教育在线

(五)在教学、培训等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ivR四川教育在线

(六)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存在猥亵、性骚扰等行为;ivR四川教育在线

(七)向学生及家长索要、收受不正当财物或利益;ivR四川教育在线

(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ivR四川教育在线

(九)吸食毒品等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行为;ivR四川教育在线

(十)违法传教或者开展宗教活动;ivR四川教育在线

(十一)宣扬或从事邪教。ivR四川教育在线

文件还首次提出将建设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触碰上述11类行为“红线”且情节严重的,经查实、审核后,纳入全国统一监管平台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进行管理。ivR四川教育在线

今后,校外培训机构将不得招用两类人员,即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的、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ivR四川教育在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薛二勇认为,对于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划定红线,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做出禁止从业的规定,有助于净化从业人员队伍,把好人员关口。ivR四川教育在线

校外教培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最火资讯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