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导式”教学,落实“双减”政策。11月22日,高县教体局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以区域推进课改的课例在四川省中小学“自导式”教学改革研讨会展播,诠释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为学生减负、为教师赋能、为课堂增效的教育方针。
承办研讨会,聆听“自导”花开声音
携手前行促课改,自导课堂谱新篇。11月22日,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高县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承办的“自导式”教学网络教研活动宜宾分会场在高县移动公司会议室进行。高县教体局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中小学成员校的实验教师们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课例展播 自导赋能
高县实验一小何敏老师执教课例《王戎不取道旁李》,在教师、学生使用平板移动终端环境下,深度融合“自导式”教学流程,实现了师生间的现实对话与网络空间的有效结合。课后,何敏从“设计创意——教学过程——教后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预学检测,揭示课题——探究新知,精准释难——延联读物,精准练习”本节课例的环节建构。
高县逸夫小学校老师黄莉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简便运算)》,在课堂中以“自导式”教学的四单,引导学生自学、乐学、助学,坚持把落实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观贯穿到“自导式”课堂教学始终。从如何运用“自导式”“四单”来贯穿整个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做法做了说课交流。
磨课在线 研学解惑
“教”以治学,“研”以致远。高县实验一小语文教研组长肖月秀老师以《“智慧”巧搭支架,“自导”赋能素养》为题进行了语文课例磨课说明。
高县逸夫小学老师黄艳作了题为《践行自导式教学,让“和善”课堂绽放异彩》的经验交流,并从自导式课改教学基本内涵的三个要点进行了数学课例的磨课说明。
经验交流 共话改革
高县教体局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助理、县研培中心师训室主任罗亚玲代表工作室作了《名校长工作室领航,共同撬动区域课改活力》的交流,她从“奏响三部曲——夯实三阶段——课改显成效”三个方面解说了名校长工作室的课改历程。
据了解,为了撬动区域课程改革,近两年来,校长李晓玲抓实线上网络研修和线下校本实践两条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网络学习”等模式,不断从工作室派出校长、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的自导式教学研讨会、网络研修;不定期地带领大家赴泸州忠山小学、凉水井中学、成都机投小学、成都西北外国语学校实地观摩学习;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到泸州忠山小学、翠屏区凉水井中学跟岗学习;聘请原省教科院院长刘涛、主任朱雪林和泸州忠山小学校长杨宏、全国课改先进个人孙志明、翠屏区凉水井中学校长吴珂、凉水井中学骨干教师陈勇余等专家为教学管理人员和老师们作自导式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奏响了改革理念变革曲。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起点。为了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高县教体局“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带领其15个成员学校和7个非成员学校,本着立足实际、探索前行的精神,以自导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抓手,搭建多元平台,经历“自发启动、自觉能动、融合创新”三阶段,践行“送培、送教、送课”三方式,以“双三”模式协同推进,使“自导式”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让“自导式”改革实验真正成为撬动区域课改活力的造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