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宜宾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规范双减”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市教育体育局牵头的工作专班,提出了“为学生赋能、为未来奠基”和“减负提质”的总体要求;统筹校内校外两大阵地,突出“校内三提、校外三限”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经过百日会战,“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达100%;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比例为100%,提供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比例为100%,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为100%。33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转型、注销、停办240所,压减比例达71.64%。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逐步减轻,学生满意度97.18%,家长满意度97.45%。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江安县大妙镇初级中学校强化备课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学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落实“三备”要求。教师一备:各学科教师利用寒暑假完成教学设计的编写和教学课件制作。学科组二备:开学后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对每位教师的一备作品进行讨论、修改,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课前三备:各学科教师以集体备课教案为基础,在上课之前,根据本班学生学情,进行复备课,形成针对性比较强的“专属”教案。
教研备课
教研备课
翠屏区课堂教学提质。开展“四长”(局长、股长、校长、家长)进课堂,采取推门听课、查阅作业等方式促进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与“互加计划”联合推出“翠屏云课堂”,在23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同步开展豆芽习作、回声音乐、睿宝英语等“专递课课堂”,近10000名学生参与,提升薄弱学校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表
课堂分析点评
屏山县开展全员全域课堂教学研究。屏山县教育和体育局印发《屏山县全员全域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屏山县自建的专递课堂开展公开课、艺术教育普惠课、教研联组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专家献课和专题讲座等和东西协作互动直播课,构建全员全域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全域教研备课组长培训会
专递课堂
互动教研
叙州区育才中学克服唯分数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铸减负提质之魂。年轻教师严雨生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搬到了操场。在操场上,严雨生通过利用光线好时影长成比例、光线不足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构造相似三角形数学模型,解决不易直接测量的路灯高度、旗杆长度等测量问题。学生们通过动手测量、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类似这样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知识的力量,克服唯分数的倾向,是叙州课堂提质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
提高特色课后服务
筠连县紧扣“一台两翼”专递课堂推动特色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筠连县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功走出了“一台双翼”的特色化课后服务体系。一是用抖音平台打造影视总台,设台长负责,每校成立学生校园影视社团。每周全县一个拍摄主题,作品选优入台。月评优秀作品,期评优秀学生,年评优秀影视学校,促进教育良性发展,推动实施特色课后服务,赋予“双减”特色内涵。二是开展“影视”专递课堂,让所有学生享受均衡教育。公开招募,选择一批能力强业务高的教师,每周三为全县影视社团上专递课,充分解决师资不均衡。吸纳对影视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重点培养,带动全县创新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学质量、学生创新能力“双提升”。三是“创客”专递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优选专题教师,每周二、四、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进行专递讲解,弥补边远山区教学点专业教师的不足。双向选择特长学生,成立各校创客社团,课后立即动手实践。设立全县创客总教练,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每期进行创客大赛,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热情。明确本期学习主题,重点培养学生编程思维,控制机器人运动。
影视校园暨专递课堂
创客专递课堂
创客专递课堂
南溪一中外国语实验校学校不断完善课后服务,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课后辅导和作业答疑解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多种课后拓展活动,如科创绘画、现场书写大赛、演讲比赛、影视大课堂、征文比赛等,让学生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课外拓展
影视大课堂
增加课外活动,丰富娱乐生活。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展现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反复调研、多方咨询、科学部署,引导学生周末进一步丰富体验,拔节向上。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更多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热爱劳动,提高审美,担当责任,感恩他人,尽情展现青春活力与朝气。
班级包场《长津湖》
高县来复镇中心小学校开创科技实践月,用“双解”促“双减”。学校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动手能力,创新作业形式,创新作业管理,实施“三段两篇”(即低、中、高三段,两篇指家庭篇和学校篇)科技实践活动,旨在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开创双减新局面。
趣味实验体验
常规实验操作比赛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兴文县做实做细法人思想工作,扎实推进“营转非”。一是再讲“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双减”的相关政策等,让培训机构感受“双减”工作是国家重大的民生工程,国家推进“双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细讲“营转非”的相关要求及流程,特别是举办民非企业的相关要求,让培训机构理性选择;三是分析校培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鼓励校培机构积极转型,开展声乐、舞蹈、绘画、器乐、书法、科技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引导,原有21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只有2所申请转为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其余19所培训机构中有1所已申请注销,18所申请停办学科类转型为艺术类培训学校(含原有2所非营利性)。
“营转非”工作动员会
政策解读
江安县多措并举大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一是提高工作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双减”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双减”工作作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机构压减工作目标,坚决打好打赢压减机构数量的攻坚战和决定仗。二是加强政策解读,降低办学预期。向培训机构举办者深入系统解读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规定要求等系列政策文件,做深做实、做细做好举办者思想工作,降低其办学心理预期,充分评判今后办学风险。三是严格监督管理,打消侥幸心理。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部门督查、网格化巡查等途径,紧盯超时段培训、变向学科培训等违规行为,堵死各类违规操作的空间,增强震慑力。对外发布风险提示,通过学校做好家长理性参培的引导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压减培训机构的生源数量。四是把牢审批关口,促使知难而退。联合相关部门,召开“营转非”专项工作会,向机构举办者逐条解读“营转非”的政策规定、前提条件、审批条件以及非营利性办学机构的公益属性和捐资办学规定等,使举办者充分认识到“营转非”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警醒其慎重选择,从把牢审批关口上压减机构数量。通过以上工作,全县10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均明确表示选择转型举办为非学科培训机构,全县有望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归零。
“营转非”工作推进会
“双减”工作部门协调会
优化作业设计
屏山县金江初级中学校“五原则”优化作业设计,为“减负提质”服务。学校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思考,坚持“五原则”优化学生作业设计:有意义——选择有意义的作业;找练习——找出新旧知识间的练习;免重复——作业形式做到多样化;看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量适度——考虑学生的承受度。学生作业切实做到了针对性、典型性、多元性,关注一致性,提升了学生作业质量,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
作业设计专题会
学科组研讨会
南溪区丽雅小学校“引、探、晒、新”创新作业管理。学校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在作业管理上下功夫,指导老师们在减轻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上出成效,学生作业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一是领导“引”方向。成立作业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双减”政策,部署作业管理具体方案,明确作业管理具体办法,并与教师考核挂钩。二是教研“探”方法。学校各教研组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从作业时长、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等方面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进行探讨,积极探索科学的作业布置方法。三是作业“晒”实效。设置校内校外作业公示栏,让各班级将每日作业“晒”出来,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同时,定期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接受反馈意见,做出及时地调整。四是内容“新”风采。学校各班在作业布置上注重学科融合、五育并举,并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对学科作业的兴趣,从而乐学、好学。如体育类作业:每天锻炼20分钟;劳动类作业:每天完成一件家务劳动;语言类作业:校园新闻播报、课外阅读等。
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