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市“双减”做法《宜宾建立健全“五个机制”扎实推动校外培训常态治理》案例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四川省仅3个案例获得教育部肯定。
据了解,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宜宾市坚持“巩固、深化、提质、防风险”总基调,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实行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共管共治,推动“双减”落实落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全面动态开展“双减”工作风险评估,第一时间面向学校、学生及家长发出警示,规避风险。印发《双减工作十条警示(家庭版)》55万份,先后发布《防止培训机构举办者卷款跑路》《遏制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制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滋生蔓延》《防范校外培训机构暨"地下"违规培训疫情风险》等6次风险预警,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发布校外培训机构40项禁止性事项负面清单。
建立健全责任督学机制。将“双减”工作列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在全面建立中小学校“一校一督学”的基础上,推行“一培训机构一督学”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落实责任督学328名,做到培训机构全覆盖,实现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过程监督、经常性监督。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公布市县(区)校三级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发动社会力量,重点对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进行监督;按照“属地属事”原则,第一时间查处回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共办理信访举报件51件,办结率100%。联合信访、公安、法院等部门协调,妥善处置“爆雷”“冒烟”校外培训机构涉稳事件。
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管理等人员“吹哨人”作用,发动乡镇街道和社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网络化排查。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违规培训行为和“黑机构”,“双减”以来出动人员近2800人次,排查机构1000余家,取缔非法机构30家。
建立健全市县共管共治机制。横向建立以教育部门牵头,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学习并贯彻落实“双减”工作新文件新要求,通报部门工作进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部署下一步工作。纵向建立市县(区)信息快报和工作调度制度,各县(区)每日报送、市级每周通报工作进展;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会商工作难点堵点、精准施策,深入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