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在中小学普及和诵读汉赋?李大明教授:大可不必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徐语杨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0-06-15

随着司马相如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汉赋也再次被提起。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之于汉代的意义,犹如诗之于唐。尤其是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二赋,更是汉代大赋的标志性作品。YTh四川教育在线

近年来,经典诵读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不少传世名篇佳作。不少家长甚至学校因此提出,能否在中小学中普及和诵读汉赋?对此,专家评价道:大可不必。YTh四川教育在线

在赋体的开创时代,汉赋以结构宏大、富有气魄、铺张扬厉为主要特征,且韵散相间,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有韵律有节奏,如若朗读顺畅,确实会有抑扬顿挫之感。但这是否意味着汉赋适合诵读呢?YTh四川教育在线

先来品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一段文字:“蹴蛩蛩,辚距虚,轶野马,轊陶駼,乘遗风,射游骐。倏眒倩浰,雷动猋至,星流霆击。”也许很多读者都会被这些生僻字“劝退”,即便能认全,意义也难以把握。这也是汉赋的另一特征:大量生僻字,艰涩难懂。YTh四川教育在线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大明研究司马相如30余年,他称就算自己读,也难以保证不读错。司马相如在古文字学上颇具造诣,其成就之一便是于作品中创造大量生字、怪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但也为文章蒙上了晦涩的面纱。YTh四川教育在线

“所以我不主张在中小学推广汉赋的诵读,连我读起来都恼火,更何况普通读者。”李大明说。汉赋适合什么样的人读呢?若对自己的文学造诣感觉良好,可以深一步研读,“就连我给中文系的学生讲课,讲到司马相如时,也会绕开原文,因为太过于艰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读。”YTh四川教育在线

基于此,汉赋对于当代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当我们试图触摸司马相如时,他的作品可以为当代提供怎样的价值?YTh四川教育在线

李大明认为,弘扬和挖掘汉赋中的文化精神,会比单纯的诵读和理解文本,更利于在一般读者中进行普及。YTh四川教育在线

春秋大义的精神,这是司马相如文学中最为核心的一点:褒扬正义、摒弃丑恶;批判骄奢淫逸、主张勤俭节约……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司马相如以文字劝导,甚至批评帝王,意义深远。YTh四川教育在线

汉赋中的家国情怀,以及用宏伟的视角描写出的汉王朝大一统思想,对于中华文化大家庭的体现,在当代看来,也是极为震撼的。“我们可以由此感受司马相如的情怀和气魄。”李大明阐释道,“至于汉赋本身的研究,永远属于提高的层次,不适合普及。”YTh四川教育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YTh四川教育在线

汉赋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最火资讯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