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他们,人小精致教育下美术团队的一群人,从岁初到年末,捻着萌叶的嫩绿品读四季。
他们,曾一描一染于素纸,让色墨在氤氲中尽显静雅。
他们,曾一捏一刻于彩土,想千年古刻的气韵长贯于世。
他们,曾一涂一抹于时光,停不下来的,是心底永远的执念。
他们,用肩头垫于树根,放纵枝头那一抹嫩绿的绚烂,点美未来。
纵然,曾笔残,曾墨浅,而张扬释放的,从来都是他们想要抒写的故事。
他们更明白:师者,给人一杯,自怀一涌。惟有不竭之泉,才能立梦为师!
为了这不竭之泉,人民路小学的这群美术老师,从年初到年末,将自己全身心浸润在美术教室,只为将梦想带给孩子。他们认真解读小学美术五大核心素养内涵,将理解美术现象和作品文化内涵为学校美育方向,试图带领孩子们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教会孩子尊重并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内涵,最终将这种尊重和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于是,12月31日这天,人民路小学的操场上,呈现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从古至今,从绘画到手工,从色墨到彩土……这场由学校本部校区五位美术老师精心筹备的美术作品展得以完美亮相。
走进校门,您一定会被这方“礼赠”中国红深深吸引,侧柱上,孩子们制作的新年贺卡彩页翻飞,这是徐克会老师带领四年级孩子的匠心之作。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新年贺卡,突显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用心。活动中,孩子们更加明白: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少年,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赠”以及“礼赠”的文化内涵。
“梦回古蜀.三星伴月”,宋燕老师带领三年级孩子们,深入拓展美术教材,与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文化进行千年问答。课堂上,她带领孩子们探寻神秘莫测的三星堆与古蜀国的关系,激发孩子们对三星文明的热爱,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课余,她带领孩子们用美术材料制作独特的仿青铜面具,再现三星堆遗址造型,成为本次画展上一道令人惊叹的风景线。
“汉风遗韵.砖塑万象”,在游小雨老师带领下,六年级孩子走进汉画像砖,了解汉画像砖的历史背景,探究汉画像砖的发展变化,激发起孩子们对汉画像砖艺术的喜爱。
“‘鱼’你一起,‘童’画海洋”,在游老师的带领下,一年级孩子用手中的画笔,探索起了海洋世界的秘密。
“一花一世界.一剪一纸情”,操场上,一幅幅做工精巧的剪纸。无论是精雕细刻的青花瓷,还是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或是那点缀在灯笼上、扇叶上、伞面上、手袋上……这些巧夺天工的剪纸,无不彰显文瑜老师和五年级孩子的别具匠心。
最可爱的莫过于孩子们做的“舌尖上的火锅”了,这是二年级孩子们在何宇老师带领下,用超轻土做出的一盘盘栩栩如生的火锅菜肴,引得全校师生“口水啖下三千尺”。
在社团展区,“麦秸画”艺术作品和“面塑”艺术作品引来孩子们围观和老师们啧啧称赞。这是学校坚持美育以文化奠基,引进的宜宾市内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麦秸画社团”在本次美展上惊艳亮相,负责人宋燕老师精心打造的森林系风格展区内,孩子们用麦秸制作出的各种装饰画和工艺品,那么精巧可爱,那么栩栩如生,引来全校师生驻足停留、流连忘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面塑社团负责人徐克会老师带领孩子们以耕牛精神,勤奋努力,迎接牛年的到来。呈现的面塑作品精彩纷呈,这些造型完整饱满、造型夸张,手法简练、色彩艳丽、淳朴敦厚的作品那么亲切自然,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操场一角,吐露芬芳的还有孩子们翰墨飘香的书法作品,这是书法社团负责人文瑜老师带领孩子们勤学苦练的成果。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人民路小学师生们传承中华文化的有力载体。
“美.育未来”,我们相信:在这样美育方向下培育出来的人小学子,若干年后,一定会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火种,向内继承、向外传播……
写在后面的话:
人类诞生于世,先畏自然而后祭神灵,先有哭喊而后有歌唱,先有记录而后有绘画。哭者有人劝,歌者有人听,而绘者则有人赏。小学美术课改走到今天,迎来了一个美育的好时代。在这个美育的时代里,以视觉形象为立科之本,将创意实践作为美育目标,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作为美育底蕴,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有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于个人,于国家,于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比“美”的事……
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