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21日,宜宾市八中分三批组织C区学生创新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之“研学旅行”活动。三天时间,从细雨蒙蒙到阴云蔼蔼,再到暖阳烈烈,八中学子始终保持饱满精神面貌,用心体验珍贵的研学之旅。
此次活动,既有文化的熏陶,历史的感怀,还有自由的畅玩。
一、听艰难历史,感先辈精神
踏着四月的春风,跟随导游的脚步,孩子们迎来了研学之旅第一站——东岳庙,同济工学院旧址。
同济大学当年的工学院就在这里,在门右侧立着一块纪念碑,“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的字样清晰可见。饱经沧桑的正门面向长江,斑驳的墙面屹立如当年。仿佛在告诉我们历史就在眼前。
听,是小导游讲解历史的清脆声音;看,是同学们侧耳倾听的认真表情。
同学们一起齐颂罗南陔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第二站——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李庄旧址。
站立于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门前,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
过厅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将其称为“李庄四绝之一”。
自由活动五分钟,同学们穿梭于厅堂之中,感受那段艰难历史。
行走在羊街的青石板路上,日头高照,斑驳的树影映照在那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上。
巷道角落处隐藏着一家咖啡小店和一家书店,让内心的浮躁一扫而去。
第三站——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终于立与眼前。
小导游讲解的声音稚嫩却洪亮,哥哥姐姐们纷纷为他鼓掌。
二、日中休憩,饱食珍馐
经过一上午的参观,同学们腹中早已空空如也,激动地坐在餐桌旁,等待开饭,品尝李庄古镇特色美食——李庄三白。
白糕香气四溢,白肉色泽诱人。
饱食盘中餐,个个乐开怀。
三、合影留念,自由畅玩
午饭后,同学们共聚旅游集散中心,认真听主任讲解后续活动安排。
下午一点半,万里无云,晴空高照,八中学子于同济大学纪念广场合影留念,将此次研学之旅的珍贵回忆定格在这一瞬间。
欢快的研学告一段落,最终迎来学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只见同学们愉快地奔向各种店铺,购买各种心仪的小玩意儿,为此次研学增添物质上的留念。研学活动之末,下午三点半,同学们满载精神与物质的收获,带着一天的疲惫和欢喜踏上了回校的旅程。
“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实践中知党史、感党恩、吸营养、助前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光松如是说。
宜宾市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