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党的足迹,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灿烂的辉煌。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叙府实验小学正在开展校长、党员、学生讲红色文化系列故事活动。活动分为《新孩子阅读时间》和《校长妈妈讲故事》两个栏目。
5月6日——5月8日,结束了五一长假,孩子们欢天喜地返回学校。学校春之声广播站又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小书虫中队的孩子们正在主持讲党史、感党恩的活动。
《新孩子阅读时间》栏目,由五年级8班何羿成、赵紫涵、张言若、侯雨彤、胡榆姗、杨证浩等几位同学为大家分享了红色故事。
赵紫涵同学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鸡毛信》。故事讲述了儿童团团长海娃,冒着生命危险把一封鸡毛信送到三王村的故事。
送信途中,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他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尽管遇到了太多的困难,可是,他还是勇敢的将鸡毛信成功的送到了三王村。
侯雨彤同学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闪闪的红星》。这本书讲述了潘冬子的爸爸随毛主席长征,妈妈为掩护乡亲,壮烈牺牲了。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像一个指路灯,指引着潘冬子前进。终于,他历尽艰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随父亲一起打仗,报效祖国。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像潘冬子一样,以少年特有的乐观、阳光、智慧、勇气、顽强向上、勇往直前。
张言若同学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毛泽东写春联》。1928年春,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攻下湖南茶陵、江西遂川县城,建立了中共遂川县委和工农兵政府。他看到老百姓贴的春联上没有文字,只画了一些圈圈。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山里没有识字的人,但是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习惯在门上贴春联,即使没有文字,画些圈圈,也表示吉祥、吉利。毛泽东听完,拿出笔墨,摆好摊子,饱蘸浓墨,凝思片刻,写下了气吞山河的18个大字——大刀梭镖,铲除旧世界;斧头镰刀,开创新乾坤。毛泽东寥寥几字,却能号召当时的广大群众拿起武器,跟着共产党打天下,创造新世界,引导人们去追求未来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文字的魅力正是如此。
何羿成同学给大家分享的是《红岩》这本书。《红岩》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重庆。作家的妙笔生花让许云峰、小萝卜头、江姐.....等众多英雄人物栩栩如生,这些英雄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胡榆姗同学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小兵张嘎》。书中的小嘎子是个机智聪明、眼疾手快的小男孩。他的“离间计”这一招使得很好。用小胖墩送给他的鞭炮来炸韩家大院,让鬼子们认为八路军进攻了韩家大院,让鬼子们都聚集到韩家大院。小嘎子还是一个关键时刻能管住自己的人。别看平时候小嘎子喜欢淘气,但关键时刻他不但能管住自己不笑,并且继续施行计划。小嘎子这种临危不乱的这种精神更值得孩子们学习。
杨证浩同学给大家带来的是《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为了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为了不让大家知道,他用许多野菜把挎包塞得鼓鼓的。当大家看到他的身体越来越不行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他,让他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从红军战士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和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从13岁的小男孩身上,同学们看到了心系他人和坚强的意志。
新孩子讲故事结束,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中,响起了学校校长铿锵有力的声音:1940年,八路军发起著名的百团大战。当晋察冀军区向井陉矿区进攻时,救下了一对日本小姐妹,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站的工作人员,均在交战中身亡。聂荣臻当时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他听到报告后说:“我们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对放下武器的俘虏,八路军还要以礼相待,何况是孩子,立即把孩子送到指挥部来。”这就是《聂荣臻大义凛然救孤女》的故事。学校校长讲述的《军神刘伯承》、《黄继光堵枪眼》等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党史我来讲。不忘过去,牢记党史,珍惜今天,展望未来。校方表示,叙府实小会把讲红色文化系列故事的活动坚持下去,让孩子们在拓展阅读的同时,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不易,激励孩子们奋发图强,用实际行动感党恩。
叙府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