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师课程建设水平,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助力教师树立课程意识,观察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推进课程落实,宜宾市叙州区赵场街道中心幼儿园一场走进孩子世界, 聚焦“教谁?教什么?怎么教?”集聚教师实践与反思的课程故事分享活动开始了。
听故事,品童真
【“莓”好时光】 班级:小二班 教师:张玲
一颗小小的草莓究竟有什么秘密呢?草莓的种子在哪里?草莓可以怎么吃?...这些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张玲老师和他们班的孩子们一起回归自然,体验真实。发现草莓--认识草莓--种植草莓--采摘草莓--制作草莓美食--亲子活动,孩子们走进了他们自己的“莓”好时光,开启了有趣又好玩的草莓之旅。
【趣味“南”得】班级:小一班 教师:蔡汶芩
大大的南瓜大大的乐趣,蔡汶芩老师通过发现孩子们对于南瓜的浓厚兴趣而引出了一系列关于南瓜的趣事儿。大自然是本活教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亲历南瓜的生长,真切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收获。孩子们在趣探南瓜--玩转南瓜--美味“南”得--南瓜小匠--南瓜故事中学会了观察、分享、思考、探究,在一次次的问题中探索和寻找解决方法,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一段非常珍贵的经历和回忆。
【与番薯的美丽约会】班级:中班 教师:王娟
番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更是不陌生,许多美食中也随处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这些在我们身边毫不起眼的“小家伙”已经成为了中班幼儿玩耍和学习的“宝贝”,也在不经意间发现了他们的妙用和价值。王娟老师以基于幼儿“体验式”的探究活动让孩子多感官参与到探索番薯的活动中,在感受中发现,在体验中成长。
教师们采用PPT展示,声情并茂解讲述着一个个儿童探索中的高光时刻,详细的阐述课程框架、课程推进策略。生动有趣的班本课程,认真专业的观察与解读,品味着儿童的真快乐、真研究、真成长。
说故事,悟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是一个引领幼儿经验的体系,是一系列鼓励幼儿做事的机会,是一个幼儿与教师和同伴真实的生活过程,是一个幼儿不断生发兴趣并满足兴趣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幼儿不断协商、交流和共同活动的过程。——虞永平
老师们围绕课程故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教师的课程梳理线索、教师语言的表达与组织等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故事叙述过程比较单一化,没有突出重点事件;时间线索不够清晰,缺乏故事的条理性和生动性;课程的推进要层层递进,要有计划有支持;要多观察幼儿,善于记录。可以用照片或视频记录;课程的来源是孩子的兴趣,需是孩子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教师在观察记录孩子的动作及语言时,需客观描述记录真实语言及过程。
幼儿园园长黄大会对此次课程故事分享做出了总结:课程故事的主体是孩子,要关注孩子的深度学习,有目的扎实有序推进,才会生成精彩的儿童成长故事,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发展。
赵场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