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校社”协同育人由城及乡 多一份关爱送给留守儿童
日前,教育部组织的以“迎接十九大 教育看变化”为主题的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西,聚焦江西省中小学“万师访万家”和“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教育亮点。
2016年5月起,江西省在全省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以“访家庭、正教风、立师德”为主题的“万师访万家”活动,截止2017年5月底,全省共有15.8万余名教师家访了284.3万户家庭,回收问卷219.8万份,征集家长意见220.7万条。同时,针对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情况,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协同关爱留守儿童机制。
家访遍万家,“家校社”教育相辅相成
曾萍是抚州市实验学校的一年级班主任,对于“万师访万家”活动,她介绍,家访活动是由班主任带领各科老师共同进行,保证每个学期的学生家访覆盖率,通过家访,共同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教师和家长互相交流孩子在校情况和在家情况,帮助孩子在学校更好地成长。曾萍说,家访将传统和现代的形式相结合,不仅包括面对面家访,还有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在留守儿童的家访中,为了与他们的爷爷奶奶顺畅沟通,曾萍还试着学会了本地方言。
浩然是一个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宠爱于一身的一年级小学生,自理能力较差,曾萍觉察出这个问题后及时去家访,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慢慢开始独立起来,妈妈江女士感慨地说,孩子在一年级中成长了许多。曾萍说,通过家访,家长与老师的之间距离变得更近了。
张某是金溪二中的初一学生,性格内向,不自信,父亲张先生一直忙于生意,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更对孩子的教育茫然无措。对此,老师家访数次,教授了张先生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建议他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多次沟通和帮助,张某比以前爱学习了,性格也开朗了一些。张先生说,家访后感觉自己也受益良多,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内心去引导。
除了家访,为了密切家校联系,江西省一些中小学校还开展了多种“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活动,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完美结合。比如,金溪二中设立了家长开放日,开展家长培训,还评选优秀家长。在曹溪中学,学校会不定时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感受孩子在校的成长,融洽亲子关系,此外还建立了周末学习互助小组,让同班同村的学生固定时间内在一个学生家里自主学习,由家长进行监督管理,巩固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朱坑小学的学生杨婧妍在学校“最美育人家庭”的评比过程中把家里的麻将房改为书房,把麻将桌改为书桌,并购置了大量的书籍,家风在家校协同育人下受到了影响。
聚焦乡村教育,“家校社”联合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关爱
在抚州市金溪县的金溪二中,学校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对于留守儿童,校长付雪华说,从2015年开始,学校开展了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2016年,每个党员精准结对四名学生。“党员爸妈”为留守儿童带来了家庭的温情,填补了他们的情感空缺。
何玲丹是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的初三学生,刚刚结束中考即将毕业的她回忆起校园生活充满了留恋。何玲丹的父母在福建工作,家里的弟弟妹妹正在上小学,住校的她特别懂事。她说学校为他们安排的宿舍条件很好,六人一间,并且配备独立卫生间。何玲丹的爷爷奶奶家距离学校并不远,她说之所以选择住校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东乡三中的宿舍楼下,专门配有亲情电话室、视频室,此外还有家庭娱乐室、阅览室等,何玲丹说和父母联系很方便,在学校经常与他们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同时,校园生活也很丰富,老师在晨跑、吃饭时都会过来陪伴,感觉特别温暖。谈到高中,何玲丹很高兴,她说,父母答应她念高中时会从福建回乡,她对父母的陪伴充满了期待。
在去往上饶市弋阳县曹溪镇的路上,马路边公交站牌上还有今年过年没来及撤下的标语“欢迎同乡回家过年”。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县,弋阳县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10个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观测点之一。
曹溪中学共有1055名学生,其中40%是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家校分离的现状,校长汪水辉介绍,为了确保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学校每年特意将家访安排在岁末年初,并在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召开三次家长会。
在弋阳县圭峰镇圭峰中学,校长李庆红把家长会开到了省外,这种跨省家长会已经开了四年了。李庆红介绍,学校66%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主要集中在浙江义乌和浦江务工,据统计约有400人左右。为了能够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学校把家长会开到了务工地,并为家长带上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小礼物和写作的书信。李庆红说,家长外出务工挣钱的同时,应将关注点多多倾注到孩子身上,近两年已有部分家长回乡创业,但对于工作能力较弱的,学校也相应地做了帮扶,为其提供后勤岗位。李庆红说,对于父母常年在外的学生,学校教师常常走村串户与他们的监护人做沟通。除了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学校还在心理上对留守儿童给予关怀,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对心理咨询课程开发了校本课程。
针对留守儿童校外监管困难这一问题,弋阳县葛溪乡葛溪中心小学特意建立了校外互助小组,校长吴弋兵介绍,农村条件较差,活动场所少,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了让他们在外务工的家长放心,学校便在周末尝试设立互助小组,学生三五成群结伴学习,提升了成绩。在葛溪乡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占比曾经一度高达87.2%,现在比例降至近半,校长路光生说,由于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和管理方式欠妥,造成了一些管理弊端,为了让留守儿童周末有精神依托,学校结合村里条件,将村庄闲置的房屋和书籍组合成书屋,供学生们阅读,同时还组织老师和在家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过周末,教给他们生活技能,培养自食其力和自强不息的品格。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程学习,葛溪中学开展了许多社团,教授孩子们腰鼓的骆一萌老师已是一位年逾七十的退休老教师,她的儿子和孙女都毕业于这所学校,她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年纪已大,她说她还会继续教下去,在学校里发光发热。操着浓厚乡音的陈狄财是葛溪乡的一位安全巡视员,暑假即将到来,村里水库较多,年纪已大的他每天中午和下午两次巡查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弋阳县的农村学校出现了回流现象。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说,针对城镇化带来的城市挤、乡村空的教育难题,要在合理有序流动的基础上,“家校社”齐发力,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用小教育撬动大社会。(陈梦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