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让家长能进一步提升当前幼儿教育理念,增进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真正达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为幼儿园教育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罗场镇幼儿园于4月9日下午15:20分召开了第一期家长学校交流会。
前来参会的家长是来自小中班年级组的40名家长代表。熊敏园长用热情的微笑迎接家长并主持了第一期家长学校交流会。
会议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家长反思并认真填写“家长学校”讨论卡,反思包括1、从您的孩子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开始,直到现在,您担心过什么?2、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教育的契机?你抓住教育契机和你的孩子进行过教育交流吗?3、回忆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做一些我们觉得危险的动作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家长反思记录之后积极发言,大多数家长担心的是安全、健康、吃饱穿暖;多数都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所欠缺,并没有对孩子起到良好效果,并互相讨论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的不同方式,思考在与孩子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熊园长倾听了大家的交流后,首先肯定家长反思的态度和改进的方向,然后用生动的语言、经典的事例从四个方面给在座的家长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育儿课”。1、抓住教育契机。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家长要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熊园长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 春游活动中,大班一位孩子跑过来对老师说:“我喜欢这里,这里好漂亮啊。”熊园长说,如果是家长,如果是不懂教育的老师,肯定是就当没听见或者一句“是吗?”。可是我们的老师:“你喜欢这里的什么?为什么喜欢?“幼:“我喜欢这里的河,它飘来飘去的,很漂亮;还有树,因为她是绿油油的,草很多很绿,花很漂亮在草丛里像亮亮的小星星。”老师惊讶于小女孩敏锐的观察力,最后两人一起把这段描述改编成一首优美的诗歌。幼儿期是孩子的观察、感受、语言发展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若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面对危险时的态度。熊园长为大家分享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央视一位著名主持人,在做了母亲后她变得患得患失。一次她看见孩子爬上树害怕的要命,下一秒就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厉训斥,但短暂的慌乱之后她想起了爬树对孩子的好处,如锻炼孩子身体控制、四肢的协调、帮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联系,在树上还能看到和树下完全不同的风景,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学会加入到一个自己会享受并且欣赏的环境,而是让她游离于环境之外呢?如果孩子对某一行为安全性评估的能力不够时,家长当然应及时制止和保护,但在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时,我们不应再过度保护和包办,不因自己的胆怯而扼杀孩子身上的可能性,让孩子大胆去锻炼和尝试才是最好的方式。
3、提升孩子阅读兴趣。每个孩子都是天然的学习者,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内在的学习开关被关掉的孩子。家庭亲子阅读是孩子和家长共读一本书,有固定阅读时间,良好的阅读环境,并有一定的阅读记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后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收获一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慢慢的孩子会以书为伴,虽然只看得懂画面,但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染。
4、面对孩子胡闹的对策。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六个短语概括了6岁前家庭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家长们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一味满足,一定要对孩子说不: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要满足,任他哭;将孩子安置在卧室等安全的场所,由一个成人专门看管;记住四个不要:不要骂、不要打、不要说教、不要走开;等孩子哭到精疲力竭了,给点爱,拿热水擦擦脸;对孩子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整个过程没有不文明,但却告诉孩子:如果你的要求不合理,我不会满足、也不会因为你的无理取闹而让步。这样,孩子也会明白:闹,是没用的。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挫折忍耐力,通过延迟满足克制诱惑。
此次活动不但拉近了家长和幼儿园的距离,还提高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更使家长与幼儿园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既要给孩子一个开心欢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幼儿园今后能多有这样的活动,感谢熊园长为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后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与幼儿园携手共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