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 王薇华 /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如果说一辈子始终坚持一件事的执着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那么教师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就是教书育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为孩子们打好生命的基础是教师教育人生最大的幸福。那么,教师的幸福力从何处来?《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让我重温了积极教育的内心觉醒过程,让我们不仅能解决困惑,还可以给生命注入持续稳定的幸福力。本书作者王薇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认识人,并发展人。这答案既简单,又复杂。教师必须始终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全局影响,需要不断修养自己,才能更好地广泛成就他人,培养人、激励人、提升人。
幸年华,唤明月,百川流,找到教师幸福的内驱力。品读《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一书,我看到王薇华老师从教师的压力、教师的幸福、教育幸福的力量等方面,通过形象的典型事例与体验活动向教师们传授了幸福的科学秘方:幸福就是爱与工作中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有爱的人是幸福的,把工作当成使命的人是幸福的,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高兴做事,高尚做人。王薇华老师引领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不负年华流水,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像冰雪一样明透。幸福力教育的理念,让每位读者胸襟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
福蔚然,心强健,需钻研,了解教师幸福的原动力。“福”从初心起,藏在细节中。我走上中学语文教师岗位,作为班主任、学科教师、年级组长到管理干部,走过了30多年充满挑战、但孕育着梦想和希望的执教历程。伴随着我国初高中课程重大改革,我经历了把课讲对、把课讲好、潜心研究、矢志创新等阶段的历练成长与工作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热爱和努力是我们的标签”,《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从目录设置到课程体系,梳理了积极心理学的关键要素,更有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的解读,每一节的讲课内容都像打开一扇窗,引领我们不断了解国内外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
力耕耘,重落地,悦成长,明确教师幸福的向心力。教师要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在《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一书中,贯穿始终的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每当我在课堂内外看到师生们灿烂的笑容、专注的眼神,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声,都会被师生们散发出的青春光芒所触动。青春的美好,不一定是镁光灯下的惊艳,也不一定是领奖台上的赞美,但一定是热气腾腾的希望,是顽强生长的力量,我和同事们把这种力量汇成一束光,照亮自己前行的方向,也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与光亮。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认真修改选择最佳教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课后认真小结,不断摸索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走出专业成长的“舒适区”,潜心投入教学研究的挑战,享受教学研究的乐趣,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再深究新的教学方法,由此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
“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也”,这是孔子最核心的、为师的、为人的逻辑。幸福力是源自人内在力量的能力,有了幸福力,人才能调整自己的思维与认知,并做出相应的行动,主动为自己带来幸福。像王薇华老师《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描述的案例一样,我身边的许多教师以他们的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工作激情等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所有的教师都在我们的课堂里,在我们的班级里,在我们的学校里,深深耕耘,就能够根深叶茂、更能拥有绿叶对根的情谊。用心灵去感悟,感悟教育的真谛;用行动去实践,让教育幸福在实践的汗水中闪烁光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