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黄沙镇中心小学校创办于1907年,位于南溪区北大门黄沙镇,属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547.51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全镇有中心校1所,基点校1所、村小1所,共有学生380名,在编在职教师59人。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常规管理规范有序,黄沙镇中心小学校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和谐、充满绿色的学校。
二、绿色校园创建过程及成果
黄沙中心小学校自2014年新修田径场与学生宿舍开始,对学校的布局就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基础建设和绿化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经过近十年的逐步规划建设,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的自然环境、教育、文化环境品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了加快学校环境建设,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面对新时代环境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文化建设、节能减排相关工作也不断完善,为学校的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文化氛围。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明确领导,加强组织。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坚持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黄洪亮为组长,副校长邬杰、肖井冈为副组长的创建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后勤处,具体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制定学校“绿色校园”创建方案,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环境教育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同时,学校还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把创建“绿色校园”评估标准印发至学校各部门,由各部门切实开展创建“绿色校园”的工作。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有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绿色环保”教育主题也列入德育、团队工作计划之中,通过教师会议,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关于绿色学校创建的具体内容。师生通过认真学习,明白创建绿色学校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建绿色学校这一活动中。
2.创设优美校园环境。
近年来,学校抓住国家重视环境保护的机遇,把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跟创建“绿色校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整体规划,规范管理,以绿化、美化、净化为原则,对校园布局再次进行设计,对校园局部设施进行了有效改造。使校园基本建设与绿化建设上了新的台阶,使环境教育真正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学校抓住新的校园环境建设好的时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绿化和美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让每一办公室、每一间教室、每一处楼道能为环境教育发挥作用。通过黑板报、展板宣传、校园广播、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同时,学校加大了校园绿化的力度,校园绿化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在30%以上。现在,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已自成体系。学校每日的卫生检查和严格的通报制度,让美丽的校园保持洁净。校园整洁漂亮,为育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3.注重学科教育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学校教师结合各学科教学,使环境教育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1)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科教师队伍。积极进行创建绿色学校知识、信息培训,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2)要求所有学科教师,把环境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各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环境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和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现在,全校已形成了多学科、多角度地渗透环境教育,人人参与环境教育的良好局面,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
(3)把日常班级管理定为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渠道。规定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中开展专题知识学习和开展环境卫生活动。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卫生进社区的环保行动,通过专题知识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觉的环保行动。
4.丰富环境教育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内容,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促进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1)开展“美化我的身边”等活动。一是学校组织广大师生把自己家里多余的盆栽植物搬到办公室、教室,去美化工作和学习的场所。二是对学校的硬化地面上箱种植物和盆栽植物划片到班进行日常的除草、浇水管理,让花草与同学们一起成长,让学生在管理的体验活动中,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是规范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环境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在学生中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课、主题黑板报、主题展板活动、读书活动、绘制环保宣传画、观看宣传片、劳动实践、植树种花草、拥抱大自然”等活动,让环保意识在每个人心里扎根,增强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现代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2)结合劳动教育和社区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体验活动,充分用行动去改变周围的环境。队员到社区和敬老院开展清扫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学生们通过实际行动做好社会和家长的榜样,逐步去感染周边居民的生活习惯,让街上乱扔垃圾的行为明显减少,让街道更加整洁。学校开展“你丢我捡”的活动,并且把垃圾准确的放入分类垃圾桶里,让每一个学生与老师一起行动,通过活动实现对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通过实际的劳动改变校园的环境卫生。
5.环境教育同科研相结合。
学校把环境教育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历经了两年的研究,学校在营造学生健康心理氛围,教师对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因果分析及在心理辅导和调查落实措施上形成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法。学校在:(1)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互动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习心理方法的掌握。(3)对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等方面卓有成效。为特殊儿童建立个案,让全体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伴着教师的心育健康地发展。
6.构建学校特色阅读文化,构和谐校园。
学校为了让学生更爱阅读,特意对学校的图书室进行了绿色文化装点,让学生在清新的环境中去享受阅读,在学校的教学楼底楼大厅里设置图书吧,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为学生创造就近阅读,空闲时阅读的机会和环境。通过固定的阅读时间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并指导学生阅读,适时反馈,交流、汇报心得,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质量,也逐步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对环境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
2.部分学科教师还未能把学科教育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做到充分结合起来。
3.在环境教育与活动过程中缺乏对资料的规范建设。
(二)改进措施:
1.增加生态环境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校本培训。
2.开展学科教研和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的方法研究和探索。
3.出台鼓励教师学习环境教育理论、撰写研究论文的学校制度,激发教师的热情。
4.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环保、绿化美化活动,使教育活动经常化。
5.促进教师、学生创新,积极探索环境教育的新途径。
总之,争创绿色校园,学校将以这次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学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深挖潜力,进一步拓展环境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使环境教育的探索和创新中,走得更远、更好。
黄沙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