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翠屏区人民路小学老师们开展了“对象性学习活动模型”(第23期)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副校长熊继华、教导主任徐小玉及数学教师骨干教师们全程参加。
一、课堂展示促成长
一年级严敏、白晓兰两位老师分别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同课同构研讨课《12减几》,这是她们的又一次同课同构。两位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设备、相同的课件、基本一致的教学流程执教。课上,她们通过计算11-5,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四种计算方法,并引导孩子们方法迁移。教学中,两位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独立尝试——同桌对学——全班交流”三大模块,学习算理和算法。孩子们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交流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孩子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课后研讨促反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讨课结束,全体听课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研讨中,两名上课教师作了学情分析和知识目标、教学重难点讲解,老师们在教导处徐小玉主任、数学教研组长罗晓玲的带领下开展议课活动,老师们针对是否讲算理,算法是否优化等问题开展了讨论。
分板块汇报中,老师们分别从“时间安排与分配、活动内容与安排、活动设计与开展、学材选取”等角度,结合课堂观察进行实证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一是将知识目标板块分为“引入、处理情境图,学习算理、算法”三个部分。二是学习活动板块分为“说数学和操作活动”,在说数学方面孩子们展示出已有固定模式,过程比较完整。三是学习活动形式板块分为“独立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和全班合作学习”。四是学习活动对象关注学材选取。大家畅所欲言,既有中肯的建议,又有真诚的欣赏;既有直指问题的质疑,又有一石激起千尺浪的思考。
总结中,熊继华引导教师们:一要关注常态课现象。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训练有素,这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注重平时课堂训练,重视孩子学科能力和非学科能力的培养。二是关注本堂课亮点。课中孩子们数学表达非常精彩,师生互动画龙点睛,生生互动智慧碰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是关注教材教参研读。建议老师们读教材教参时不局限于某一个版本,而是研读不同版本,让教材为我所用;对同一版本的教材,也要从单元入手,弄清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和走向,让每节课条分缕析。
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