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举办的乡村教育“江华模式”全国推介会暨“幸福教师”高峰论坛正式落幕,全国22个省市区的700余位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访了此次盛会。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走进江华学校,并做主旨报告。
大妙中心校教师罗庆兰,有幸受到陶研会农村专委会理事长,原阆中市教育局局长汤勇的邀请,在幸福教师平行论坛上做了题为《后来,我成为了幸福老师》的发言,讲述了她任教师以来的幸福体验,并在返岗后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曾经的罗庆兰,拖着长长的择业史,进过签证公司,做过行政文员,还迈进过工厂,频繁跳槽的她,现在踏入教育系统不到三年,为何会如此幸运,站上这样的舞台呢?
2018年8月,刚考上教师的她,首站来到大妙中心校顺河村小。大妙中心校以“努力办一所让师生流连忘返的乡村学校”为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健康学生。科学的教育理念与奋进的大妙同仁,给了罗庆兰肥沃的土壤,她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迅速成长起来。工作一年,罗庆兰在教师枕边书公众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讲述了她和村小孩子动人的教育故事。同年暑假,她通过主动撰稿,成为省资助金课题《生活味课题引导策略》协研人员。2020年7月,罗庆兰积极加入由屏山张道明老师创建的“教育写作共同体”,并于2021年3月在教育导报上发表文章《惩戒不妨迟半拍》;2020年底,大妙中心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五育”并举实践研究》,罗庆兰也积极加入了课题。
此次陶研会幸福教师论坛上,罗庆兰带去了和学生的故事,也诠释了自己对教师幸福的理解。而追溯起来,她心中那颗幸福的种子,却在2018年的新教师培训上,就已种下。当时汤勇到江安做了一期有关教师职业幸福的讲座,身为新教师的她率先举手发言,并获赠汤局长亲笔签名的《致教育》一书,就此与陶研会结下渊源。也许正是这一次次的主动出击,才有今天所谓的幸运。
幸福,不在于工作的地方有多大,而在于和你相处的心灵有多美好。在一个个朴实的乡村教师的坚守下,江安县乡村的教育也正孕育出巨大的生机,蓬勃发展。营造美丽校园,争做幸福教师,追求美好教育,江安的乡村教育,也可以大有所为。
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