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心理健康,是当务之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身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孩子的问题,轻则影响师幼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孩子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5月24日,江安县铁清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蔡小琴对所有教师进行了心理培训。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幼儿园的孩子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让孩子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活动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氛围,使孩子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
二、经常关注特殊孩子的心理状态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孩子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有问题的孩子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孩子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主题活动课的集体心理集体效应。针对特殊孩子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集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爱心教育等。采用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孩子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小朋友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考虑孩子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孩子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孩子的个别辅导中,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形成孩子这种心理的原因,打通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此次培训,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铁清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