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五项管理”规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0月25日,翠屏区方水中心学校开展“双减”和“五项管理”推进落实工作会,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落实相关政策。
会上,教务处主任朱世权汇报本期开学以来学校“双减”以及“五项管理”工作落实的检查情况,有得有失,力求稳中需进。中小学教研组各位负责人介绍了各学科对“双减”以及“五项管理落实的具体措施、成效,同时也谈到了工作开展中的困惑和困难。
在听取大家的交流发言后,朱世权指出,“双减”之下,减的是负担,增加的是老师对自身的专业本领。双减需要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文化、生态系统,需要形成合力,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如下“五种关系”。
1. 与课标、教材的关系。“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研读、把握、执行,教师要做课标忠实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
2. 与同事的关系。教师要与班主任、同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师通力协作,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双方成为“双减”的合作者。与同课教师一道深度参与集智备课,发挥群体大脑智慧。与班级任课教师一道共同制定学习规则,培养学生的内在秩序感,共同助力学生习惯养成。与本班课任教师合作,借助班级作业协调员,控制作业总时长,彻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跨学科教师协作,积极尝试跨学科内容整合,开展拼教、拼研、项目学习等,尽而全面提升探究性、合作性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
3. 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应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点燃者、困惑的点拨者、生命的点化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教师与学生课内外相处时要学会沟通、学会表达、学会换位思考。要主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要,关系是课堂生产力,改变课堂先从改变关系、改变情感开始。关系影响态度、效果。“双减”要求教师放手、放权,要求学生学会自律、自控,学会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要让学生潜意识跳出固定型思维走向成长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感染、熏陶、培养“明白生”。
4. 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是战友、是同盟军,故教师理应向家长群体借力、借智、借道,同时与家长相识、相知、相行,共同做孩子成长护航人。家本课程可以围绕以下角度构建:伦理道德、行为习惯、社交礼仪;现代生活方式、娱乐、健身方式;以书香家庭建设为中心的家庭学习;旅游、考察、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引导家长成为“双减”政策的“神助攻”。要让家长教育理性回归,从被动的、消极的教育绑架转向主动的、积极的教育参与者,从唯分数、唯升学转向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5. 与自我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接纳、执行“双减”政策,做“双减”政策创造性实施者。“双减”不是“躺平”,不是成为“佛系教师”。“双减”,减的是内卷,增加的是老师对职业的专业认知。“双减”,减的是负担,增加的是老师自身的专业本领。责任激发自我潜能。要为自己的理想打工,为自己的教育梦而工作;要倾听教育外部的声音,不要自我设限,让思维杂交,让认知升级,构建新的思维模型,让今天最好的表现成为明天最低的要求。
校方表示,此次推进会,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规定的目的、任务和措施细则,为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指明了方向。
方水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