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转折。儿童入小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为帮助幼儿做好科学准备,让幼儿教育真正当好奠基石,10月27日,屏山县岷江幼儿园(以下简称岷幼)特邀君山路小学(以下简称君小)教师来园参加联合教研活动,共商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合力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快速发展。
联合教研活动由岷幼保教主任宋敏主持,她带领君小教师参观岷幼环境创设和区域材料投放,介绍孩子从中得到的学习与发展,并通过课件从身心、生活、社会性、学习四大板块详细介绍了岷幼从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现在所做的幼小衔接工作。为了让小学教师直观了解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和园本课程,宋敏用大量图片系统说明教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幼儿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如在适应性培养方面、小手肌肉灵活性方面、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专注性的养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家长工作等方面。君小办公室副主任刘付贵介绍现阶段一年级学生的在校共性,即倾听、阅读能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短不持久等现象,并介绍了小学教师的做法:通过常规训练、树立榜样、恰当评价、养绿植培养责任心等方式实现幼儿从形式到内容的适应和转变,从而保证有效学习,实现“双减”政策下的高质量课堂。语文教师代表余道美和数学教师代表唐艳也分别从一年级学生现状出发,希望幼儿园加大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做好书写、阅读方面的准备。针对她们的需求,幼儿教师代表纷纷发言,从具体的幼儿园课程活动着手介绍。大家敞开心扉,纷纷抛出问题、困惑、需求、做法,共同探讨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岷幼副园长彭德勤做总结发言。她指出,幼儿园孩子生活中的学习,游戏中的学习,老师们是尊重孩子学习方式和特点,必须坚持正确儿童观。但面对幼小衔接出现“断层”的问题,老师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是做了,但做得不够;是不是在有意识增强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书写、前阅读能力是不是在有意识培养,特别是认真倾听、听懂并有序表达的能力。她强调,幼小衔接,幼儿园应该三年全程准备,五大领域全域准备。各年龄班教师要反思自己工作要做哪些活动调整,比如商讨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在集教活动中是否需要提高常规要求。行政管理层也需思考怎么做出调整,如作息时间的调整等,在帮助孩子时间观念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家园共育工作怎么细化等。
刘付贵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岷江幼儿园教师是实实在在做幼小衔接,因个体差异,每个进入小学的孩子表现参差不齐,适应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大相径庭。小学教师也可以借鉴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做法,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在评价机制上做调整。
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直面问题,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幼小衔接,这是联合教研活动召开的初衷。双方都表示,此次活动只是幼小教师间沟通的起点,今后,将根据幼儿在身心、生活、社会性和学习方面的表现,有针对性继续深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合力共筑孩子美好的明天。
岷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