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对学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而学习课标,则是教师应该反复做的功课。为了让学校教师尽快领悟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了解各学科教育新理念,让新课标精神尽早在课堂教学中落地,5月,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掀起了第一轮学习新课标的高潮。
4月30日,学校语文教研大组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远程网络培训。在远程培训中,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对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以进行了解读,对2022版课标与2011版课标的变化作出了深入浅出的诠释。语文组教师们在认真聆听后,以备课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月9日,各年级数学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新课标内容进行再梳理、再学习,尤其是对素养型目标、结构化内容、学业质量、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进行了再讨论和再理解,对新课标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进行了再认识。
本次新课标的学习,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教师们更好地领会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了解了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适时更新了数学教育理念。
5月6日,英语组教师张焰的带领下,在学校本部四楼会议室进行了2022版义务《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此次修改后的课标,老师们主要是了解课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5月6日,唐贞丽老师组织了音乐组老师一起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对音乐学科的内容、测评以及学习方式做出梳理。
5月10日,黄谦老师组织了美术组老师一起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对美术学科的内容、测评以及学习方式做出梳理。
5月12日,在朱琦老师的组织下,老师们利用QQ视频线上一起学习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次学习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堂实施六个方面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其中从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课程目标;分四个学段解读了课程内容;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课堂教学建议、课堂评价建议等几个方面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学业质量和课堂实施。
5月19日晚,体育教研组集体学习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学校实际就如何用言传身教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健康行为的践行、体育品德的内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学校体育教育更具特色,找到新的方向。
新课标新理念,为教师带来了更新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负责人表示,各学科教研组将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标”,行中“尺”,为培养符合新课标、新时代要求的学生而努力。
中山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