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金竹学校山峰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记录

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吴任梁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12-01

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认真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我班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去,依据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活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iXk四川教育在线

金竹山峰学校是南溪区最偏远的山区学校, 100%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校学生数26人,留守儿童占了80%左右。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高度重视的话题。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弥补他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用心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住一片阳光。iXk四川教育在线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潜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iXk四川教育在线

一、指导思想。iXk四川教育在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城市和农村双需双赢的大趋势。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家庭较多,我们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忙。让留守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让留守学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iXk四川教育在线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iXk四川教育在线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状况、留守学生监护人状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群众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构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iXk四川教育在线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状况也在变。家访了解状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iXk四川教育在线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iXk四川教育在线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状况,我们在学校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5 为留守儿童开放,并带给学生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iXk四川教育在线

iXk四川教育在线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资料,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iXk四川教育在线

iXk四川教育在线

五、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月至少找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至少与其监护人交谈一次,每学期至少与其班主任沟通一次,并建立帮扶工作记录簿。教师指导学习、关心生活,以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iXk四川教育在线

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iXk四川教育在线

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安排了名热心、有爱心、职责心的教师吴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安全监护。今年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就有:“写字比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真情告白”亲情电话等活动。此刻,在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总能看到留守儿童们在专心地看书读报、舒心地上网通话、开心地打球娱乐、耐心地听老师辅导教育,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iXk四川教育在线

iXk四川教育在线

iXk四川教育在线

七、主要措施。iXk四川教育在线

(一)加强联系,构成工作机制。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资料:学生的基本状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iXk四川教育在线

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状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资料。透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督促“代理家长”及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iXk四川教育在线

(二)真情关爱,人人用心参与。iXk四川教育在线

1、学习方面。学校从学习方应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状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资料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学校鼓励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辅导。iXk四川教育在线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帮忙他们养成礼貌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对部分家境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还捐学习用品,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晴空。iXk四川教育在线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群众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潜力。iXk四川教育在线

(三)健全人格,构建和谐校园。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校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磨砺教育,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潜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用心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iXk四川教育在线

A、iXk四川教育在线

一、留守儿童:谢尚金落后的原因与在校表现。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缺乏进取心,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生活自理、自主潜力较差。iXk四川教育在线

二、关爱措施。iXk四川教育在线

1、经常与家长加强电话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教育孩子改变学习的态度,以及孩子的礼貌教育。iXk四川教育在线

2.进行班会课感恩教育,在会后让他说说他的感受,然后布置回家的作业:做几件感恩的事。iXk四川教育在线

3.课上经常让其回答他可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培养学习自信心;另外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做,培养爱做作业的习惯。iXk四川教育在线

三、效果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习有劲了,上课用心发言,作业完成的也很认真、及时,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也懂事多了,而且还做了很多让他父母感动的事。iXk四川教育在线

B、iXk四川教育在线

一、留守儿童:吴治炎落后的原因在校表现iXk四川教育在线

1.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iXk四川教育在线

2、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写的,只要见空就填,不管对不对,书写相当潦草。iXk四川教育在线

二、关爱措施iXk四川教育在线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潜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潜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用心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iXk四川教育在线

1.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iXk四川教育在线

2.特意安排一个职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她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iXk四川教育在线

3.单独给其心理辅导。iXk四川教育在线

三、效果iXk四川教育在线

学习上有了些进步,作业整洁了,准确率也提高了,练习也能及格了,纪律上也能自己约束自己了。(吴任梁)iXk四川教育在线

责任编辑:田媛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