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园内酒香四溢、童心欢畅、文化浓郁,“酒文化”主题学习成果展拉开帷幕。这是人民路小学继“竹文化”特色作业后,结合宜宾本土资源,五育融合进行主题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举措。
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研讨,拟定了以“宜宾五粮液”为载体,开展“酒文化”主题学习的课程纲要。纲要中,明确每周三下午的“无作业日”项目课程时间,进行“酒文化”主题学习和实践探究。学习分“酒的故事”“酒的酿造”“酒的文化”三大主题单元,分年级次第展开。项目教师勤学进取、团结合作,围绕“酒文化”主题,明确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内容、创意课程实施、多元课程评价,填写了《“酒文化”项目课程申报表》,进行课程架构。
寻宜宾酒史之源
实践中,项目老师们发挥集体智慧,精心设计了每周“酒文化”主题学习内容,制作了 “酒文化”主题学习课件。学习中,老师引领同学们探寻酒之源,从传说中的《泥巴酿酒》绘本故事到五粮液人的奋斗故事,从宋代黄庭坚的“姚子雪曲”到清末邓子均的“杂粮酒”;从宜宾五粮液的八代传承到历代酒容器的霞影瑶殇,从刘邦项羽的“鸿门宴”到文人墨客的“曲水流觞”……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或阅读讲述,或绘画行文,或手工创作,或吟诵感悟……寻千年酿造文明,探宜宾酒史之源。
探“五粮”纯酿之真
“探秘谷薯”,探“五粮”纯酿之真。
科学老师带领同学们以探究酿酒原料为主线,采用科学的观察法及对比实验法,对宜宾五粮液的五种原料: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糯米进行观察,对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气味及配置比例进行对比,绘制原料外形,学习酿酒知识,记录实验数据。学习中,同学们还做起了小小“酒瓶设计师”,利用谷薯颗粒制作各种酒瓶……从宜宾五粮液的一代“陶瓶”到二代“玻璃瓶”,从三代“手榴弹”到四代“萝卜”,再到五代“长城”、六代“开篇”、七代“水晶”、八代“经典”,从酒瓶的变迁中,同学们感受到一代代宜宾人的勤劳和智慧,了解到五粮液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被五粮液人匠心传承的精神深深感动。
“瑶池米酒遗凡香,留得万代享酒芬。”同学们自制酒酿学习探究,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果酒、醪糟酒。选材、洗涤、蒸煮、发酵;学习、实践、反思、调整……同学们用心做起了“小小酿酒师”。5月31日这天,同学们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果酒、醪糟走进校园。作品展览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洋溢在他们脸上的不只是笑容,更是成长的喜悦。
创佳酿艺术之美
酿酒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宜宾是五粮液的发源地,人民路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创编起了酿酒操《戎城酒酿》。节目中,同学们或欢呼雀跃,或喜庆律动,这是同学们在了解了五粮液的制作后,创意编排并演绎的。《戎城酒酿》真实地再现了戎州大地劳动人民粮食丰收的喜悦场面、精心酿制的热闹场景、以及酒酿成后的喜悦画面。五粮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群新时代好少年想把五粮文化推广。
曲为酒之骨,曲好酒才香。学习中,同学们知道了五粮液的曲药是以纯小麦为原料制作而成,皮薄心厚,浓香纯正。五粮液曾经传统的制曲工艺中,曲胚成型完全靠人工踩制。用心的老师们截取了这一场景,编排了舞蹈《踩曲姑娘》。
传“五粮”工匠之神
以匠心守初心,用初心铸辉煌。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一代代五粮液人的坚守、执著和情怀,才有了“中国酒业大王”的传世浓香,也让五粮液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从宜宾走向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强大的中国力量。可以说,没有一种精神支撑,就没有宜宾走向世界的五粮液,而这种精神,就是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工匠精神”。
校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引领人民路小学师生不怕困难奋力向前,创下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课堂比武频频夺冠,教学改革课堂深耕,教学质量高位向前,体艺竞赛成果硕丰。人民路小学将继续在“校区一体优质均衡”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人民路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