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导入,激发趣味
每次听到《怒放的生命》响起,师生们都热血沸腾,因为它唱出了生命的怒放。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烦恼不少。作为老师,烦恼更甚:如何让同学们做到“学与乐”完美结合。想之:不禁“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当师生静心读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后,烦恼释怀。
二、小处破题,抓关键词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以“你问我答”的形式,一起一起穿越时空,领悟文章本意。
师: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什么疑问呢?
生1:为什么人是一根苇草?
生2:苇草为什么能思想?
师:还发现题目用了什么修辞吗?
生1:比喻,把人比作苇草。
生2:拟人,苇草能思想。
师:老师也仿照格式写了几个类似的题目:“人是一棵能思想的松树”、“人是一朵能思想的玫瑰”、“人是一块能思想的磐石”。这样行不行呢?
生:不行,因为用苇草更能突出人的脆弱。
三、读谈课文,整体感悟
随后,师生们一边齐声朗读文中词句,一边共谈了读后感。上课老师也围绕“脆弱”和“思想”两个词语,对文章进行了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真正有思想深度的文章,读来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文章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那我们的境界就会更高。
四、深析文本,品味“思想”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针对“思想”这一关键词,师生们又一起看了“马加爵事件真实的起因及经过”报道与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致谢信。
从正反两个案例中,师生们感悟到:人有时虽然像苇草一样脆弱,能思想却又变得无比的伟大。
五、走出文本,抒写性灵
“思想”的内容里有让人柔肠百回的暗恋情怀,比如徐志摩的诗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思想”的内容里有让人哀怨叹息的字字珠玑,比如李煜的诗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想”的内容里有让人指点江山的激扬文字,比如毛泽东的诗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教师,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因为能思想,教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即使远离了所有的灯红酒绿,哪怕错过了无数的春花秋月,依然不悔内心的选择。老师相信,学生的朗读就是众声喧哗里的天籁之音,教师的点拨就是纷繁浊世中的清澈泉流。很多次,当老师伴着晨曦的鸟鸣来到校园,无限憧憬;多少回,当老师穿过深夜的校园抬眼望远天的明月,温暖无比。
因为能思想,老师坚信自己可以超越平庸。作苇草的老师虽羸弱而贫穷,能思想却坚强而富足。即使有一天水珠滴穿了岩石,风沙掩埋了城市;即使有一天尸骸早已远去成风,但思想的那些内容却能穿越时空,温暖着后人的生命。
高县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