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四川蓬溪女中学生被多人掌掴并被拍成视频在网络流传。2021年6月10日,四川眉山一男生和多名女生殴打一位14岁女生,导致该女生鼓膜穿孔。2021年8月14日,安徽歙县一女生在厕所被两女生打耳光,其中一人连续击打20下,并说“出了事我扛着。”校园欺凌,如此嚣张。这是怎么了?校园欺凌何时能休?
虽然,大家都痛恨“校园欺凌”, 希望没有“熊孩子”,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确有部分家长由于多种原因管不住或不想管孩子,在孩子问题上产生“破罐破摔”思想,放任孩子,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老师、学校和社会。
目前,不少学生身体、心理因这些“熊孩子”受到了伤害,他们面对欺凌,或许有想过说“NO”,但我们也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助威者受到的惩戒力度明显不够,国家、社会、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初衷没有错,然而,在事件中,施暴者往往因为有未成年人的身份,一般都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甚至免予处罚,“欺人者不会受多大处罚”的现状无形中助长了“熊孩子”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当然,还有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法制教育不力等,都可能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我们期望社会、政府对这些家庭及孩子加强关注,从道德、法律等多个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告知严重后果,必要时对欺凌者实施惩戒,对其家长进行严肃教育,督促家长正确教育和管教孩子。
学校也要肩负起引导、教育的责任,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重视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学校要继续加强预防校园欺凌知识宣传,用鲜活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家长重视言行,做到不溺爱、不苛责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孩子,积极做好孩子青春期教育,引导孩子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与同学和谐相处。
坚持行为矫正,加强习惯培养。学校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错误思想、行为进行纠正教育,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努力帮助改掉任性、骄纵、蛮横、暴力等消极性格。
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品性。过重的学业负担占用了学生交流、交往的时间,同学之间只有学习成绩和生活品质上的竞争攀比,多了一份冷漠和猜疑,却少了重要的社交与合作,伴随同学间的摩擦、负面情绪的积累,常因小事情引发校园欺凌。教师应培养可以指导学生说话技巧,提高交流能力,教给学生处理同学间矛盾的方法,引导学生冷静处理,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让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化为无形。引导家长注重培养孩子善良、宽容的品格。公平对待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当然,学生也不能全凭他人来保护自己,应在主观上主动拒绝暴力影片、书籍、网络游戏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向上,加强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应对校园欺凌。要充分认识校园欺凌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时刻提高警惕性。坚持上下学与同学结伴而行,避免落单,要学会主动避险,远离危险地带。在面对校园欺凌时,要冷静判断,确保生命安全;控制情绪,懂得机智求救;保留证据,主动报告老师,必要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
总之,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应携起手来,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宜宾市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