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在一条色彩斑斓的河畔,眼光爱抚地看着河里的世界,看着平缓与激湍相互交织在眼前。看着河里的夕阳染红了远天的云彩,刚开始是橘红,后来慢慢变成了血红。
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我读出了字来。刚开始,只是一团杂乱的,无章的横、竖、撇、捺。老师对我说过,那是一个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叫仓颉的人留下的。
循着上游慢慢往上走,我好像从笔画中看出了什么。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三座高高的山峰,高耸入云,重重叠叠。结构上倒有点像如今的“山”字。接着,又从山脚爬起一轮火红的“⊙”,那么的璀璨,那么的闪耀。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在美术课上兴奋的孩子,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在纸上留下了一幅幅画作,画下了孩子眼里的世界,画下了这世间万物。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多彩,又那么的幼稚。虽然画的不太标准,但是也足够好好欣赏一番了。
趴在石头上小息的乌龟,也发现了阳光洒到了更远,更远的地方。仿佛是不满沐浴不到阳光,叹了口气后,卖着崎岖的步伐,沿着下游走去。在他摇摇晃晃的龟甲上,我看到了几行歪歪斜斜的字,也许是诉说着哪个朝代的灭亡吧。
上游的水草更绿,水也更清。也许是水更清的缘故吧。水里的东西也更加清晰。除了几只轮流到水面上呼吸新鲜空气的金鱼外。一个接着一个,一种接着一种,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字,浮出水面来。
在隶书和楷书后,我看到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我看到了一群贤士,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饮酒高歌。
太阳早已落下山去,连最后一点存在过的证明也找不到了。终究是什么也留不住,不过,渐渐升起的圆月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借着这点点月光,我在一片波光粼粼中,看到了,一行诗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首我倒还有点印象,是一个爱喝酒的诗仙写的。这字里行间,我看到一袭白衣,举杯邀月。邀的是故乡的月,邀的也是水中这轮明月。
河边的路灯一下子全亮了起来,灯火辉煌,掩盖了那一点点微弱的月光和那些饶有趣味的小诗。
在电灯的照耀下,掩盖了河里的浑浊,掩盖了水下的暗流。所有的“之乎者也”全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一同褪去的,还有一片刺眼的血红。我怎么能不注意到它,怎么能注意不到那血红中透出来的铁骨铮铮的“吃人”。
抬头向上游看去,河中再也没有了激湍,再也没有了暗礁。有的只是一片平缓,和平缓之下的辉煌璀璨。
这条时间的长河或许会磨平一切,但这个叫做“汉字”的东西,却游了六千年,游到了现在,也必将游到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