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浅谈中考体育项目中的引体向上

来源:屏山县书楼中学  作者:喻家平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2-17

初中体育进入升学考试以来,大约快二十年了。从最初的跑跳投,到今天的五加X,期间还进行了肺活量和台阶试验,分值从最初的三十分到现在的八十分,有的省份已经达到了一百分,测试方法从开始的人工测试到现在的仪器检测,教育部门在不断总结和改进,其目的也是希望更加科学和全面地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的。Cas四川教育在线

初中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在文化课程学习中得到身心放松,锻炼体能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低下,运动积极性不高,学生体质并不乐观,从去年起,体考引入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但只是选考科目,而今年该科目成为了必考科目,从学生练习的情况看,成绩不是很理想,就此,针对这一个科目的应考及学习,我谈一下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看法。Cas四川教育在线

引体向上,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背力量。完成一个规范的引体向上,需要众多上肢肌肉和背部肌肉的共同参与,是一项多关节关联的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力量的方法,是发展背部肌肉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是最基本锻炼背部的方法,也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项目。Cas四川教育在线

引体向上要求练习者,有一定的握力和上肢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因此,对于一些体重大的学生来说就太困难了,因为引体向上必须要把身体向上拉过下颚,在力量相当的情况下,体重越轻越有优势,所以有些小个子的同学,力量不是很突出,通过练习之后成绩还可以,而体重大的同学就算力量很大,想要高分却很难。Cas四川教育在线

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引体向上并取得高分呢?Cas四川教育在线

一是教学生要完成引体向上的练习需要循序渐进,必须增强与手指抓握力量,上肢,背部和腰腹力量有关的肌肉力量练习,能够有效提升练习者做引体向上的能力。在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后的放松以及负荷,以达到更好的成绩。Cas四川教育在线

二是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有利的握法。引体向上的练习种类很多,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握距,握法,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时,动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我们能重点锻炼到的肌肉部位是不同的。在肌肉发力上窄握距会利用更多的手臂力量,而宽握距时,背部肌肉则参与的更多,所以对于力量小的学生而言,尽量选择宽握距。在握法上,反握时,肱二头肌发力最多,正握时,手臂参与最少,肱二头肌发力严重受限,主要由背部发力,相对而言,正手更难一些。Cas四川教育在线

三是教给学生如何练习。中考体考要求学生用正手规范的完成,所以在练习时,能够正手完成的学生,可以1-4个为一组,每次完成4-6组。对于完成正手困难的学生,可以先选择练习反手,如果反手规范做一个都有难度的学生,则建议先做不规范的,甚至可以找同学帮忙辅助一下,帮助的同学可以托住练习同学的小腿,给练习者一个向上的托力,不过辅助的同学不能参与用力太多。当然,引体向上的核心还是检测学生的力量,所以最基本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力量才行,困难学生,我们可以用双臂悬垂,指卧撑增加他的握力,在发展上肢和背部肌肉这一块练习时,可以选择斜身引体作为初始训练,选择横杆时,离地的最佳高度为练习者的二分之一为最好,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头、肩、髋、膝、足成一条线,向上拉起至下颚高于横杆,并且保持该状态一秒钟以上,使肌肉充分得到收缩,然后慢慢将身体还原至起始位置,此时为完成一次练习,练习者可以十次为一组,每次练习4-6组,每组休息一分钟,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只有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做任何事情也是如此。对于身体肥胖的同学而言,首先要励志把体重降下来,否则的话,是不能够体会到标准引体向上的滋味的。Cas四川教育在线

我们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在体育考试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体育锻炼最终的目的不是考试,初中体育课程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理念践行的重点内容,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体育老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大对学生的鼓励,通过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Cas四川教育在线

中考体育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最火资讯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